书中自有高山在——读书的另一种感受
法国哲学家笛卡尔说:遍读好书,有如走访著书的前代高贤,同他们促膝谈心。
我的体会是:读一本一本的好书,犹如攀登一座又一座的高山,领略着不同的风景。或如波涛起伏的大海雄伟壮观;或如奔驰的骏马气势恢宏;或如盘旋的巨龙逶迤俊美。都是美好的享受。
而此文我要说的感受是另一种,这一种感受久久在我心头盘旋,不吐不快。是我在学着写点东西后,再读书时有意识注意了作者运用文字的技巧和手法。这一注意,不由得赞叹:大家就是大家,高山仰止的崇拜,顶礼膜拜的叹服油然而生。
如:关于张爱玲的作品,作家贾平凹有一段话:与张爱玲同生在一个世上也是幸运,有她的书读,这就够了。起初我认为赞誉太过肉麻,一本《张爱玲作品》匡正了我的想法。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娶了红致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窗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作为男人,除了惊叹张爱玲把男人心里剖析得如此入木三分之外,自然也是无话可说。
“也会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这样的文字直抵心底的那份柔软,还有柔软之后的苍凉。
即便对话,张爱玲也能说出许多人心里有却又未必能说出的话:“遇见你我变得很低很低,一直低到尘埃里去,但我的心是欢喜的。并且在那里开出一朵花来。”“爱你值不值得,其实你应该知道,爱就是不问值得不值得。”
我想,不管你喜欢不喜欢张爱玲这个人,也不管你认不认可她作品中所表现的思想倾向,承认张爱玲的写作天才应不是太难的事。而除了天才,还有她抽身世外的姿态,阴阴地看向人世间的目光。
又如:对民国诗人徐志摩,我喜欢其作品,排斥其人品。认为徐在妻子张幼仪怀了他们的第二个孩子期间,为了追求林徽因,硬是逼着妻子堕胎、离婚,实在是不折不扣的渣男行径。
“一个能使四座并欢,并不专靠恭维应酬,他自己须辐射一种力量,使大家感到温暖。……他有时迟到,举座奄奄无生气,他一赶到,像一阵旋风卷来,横扫四座。又像是一把火炬把每个人的心都点燃,他有说,有笑,有表情,有动作,至不济也要在这个的肩上拍一下,那一个的脸上摸一把,不是腋下夹着一卷有趣的书报,便是袋里藏着有趣的信札,弄得大家都欢喜不置。自从志摩死后,我所接触的还不曾有一个在这一点上能比得上他。”
以上是梁实秋先生《关于徐志摩》中的一段话。读后,虽不说洗脱了我心中的渣男形象,但也认可了“志摩的最动人的特点,是他那不可信的纯净的天真,对他的理想的愚诚,对艺术欣赏的认真,体会情感的切实,全是难能可贵到极点。”(林徽因语)。
更绝的还有,梁实秋先生长长的一整段话,林徽因只用“笑响点亮了四面风”八个字活脱脱地把徐志摩的特点表达无遗。
我又想,即使是我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人,我是无论如何也没有这样生灵活现的文字表述能力的,再假以二十年的努力仍不能至。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追求之。
再如:木心的“从前慢”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语言朴实到一读便懂,其内涵却值得反复咀嚼和体味。
还有读黎戈的《各自爱》,犹如读到自己,读到自己的内心。而由我来作,将是穷其力也难以企及的高度。
不多说了,重复一句话: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追求之。
上一篇:寒河
下一篇:慢 捻 岁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