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端午节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最早源自于江浙一带,农历五月初正逢初夏,气温逐渐升高,蚊蝇毒虫活跃,容易形成疫情,对人体构成危害,因此,民间将这一天作为驱毒避邪的日子,喝雄黄酒、艾叶洗澡、门前悬挂菖蒲等习俗由此而来。
端午节这一习俗到了战国晚期又增添了新的内涵。着名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因主张抗秦遭奸臣迫害,被楚国君王两次流放,最终楚国被秦国所灭,不愿做亡国奴的屈原,带着最后的尊严投入滔滔汨罗江!
据说,屈原在自尽之前,立于汨罗江边面朝故乡吟咏楚歌,被一渔夫认出,问道:你不是屈原大夫吗?怎么落得如此下场呢?屈原答道:这个世界已经浑浊不堪,只有我清白,当今的人都喝的沉醉不醒,唯独我清醒,所以才成这样。渔夫又说:“圣人”是不会受外界因素的束缚,且能够适从世俗的变化而变化的,既然这个世界是混沌的,为什么不跟随大流而顺势而行呢?既然众人都喝的醉醺醺的,你为什么不吃点儿酒糟,喝点儿小酒呢?还将自己弄到这种地步呢?屈原说:刚洗过头的人,都会将帽子的灰沙弹干净,刚洗过澡的人都会把衣服的尘土抖去,既然不能让自己清白的身子被污物所污染,又怎能让崇高的品格被世俗的污垢所玷污呢?我宁愿投入大江葬身鱼腹也不会苟且偷生的! 梦想屋
此后不久,也就是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屈原抱起一块大石纵身跳入汨罗江,得知消息的渔民们纷纷划着小船在汨罗江搜救,然而,多日努力却仍无踪迹,大家担心日子久了,江中的鱼虾会蚕食屈原的尸体,于是,便划着船往江里投放食物,想以此喂饱鱼虾,保全屈原躯体。后来逐渐演变成用粽叶包裹糯米投入江中,就此,便有了五月初五赛龙舟、吃粽子的习俗。
临终前,屈原写下了不朽诗篇“怀沙”整首诗没有过多的刻画个人的遭遇,而是侧重于表达忧国忧民的沉重情怀。据载,屈原一生屡遭奸臣陷害,但从未改变对自己国家的赤诚之心,特别是楚国被秦国灭亡之后,屈原流逐许多地方,尽管知道自己的祖国已经沦陷,无法改变亡国的局面,但是,无论何时何地他都面朝楚国都城,决不直视秦国都城的方向!屈原是以一身傲骨、满心赤诚、毕生节气结束生命的,因此,后人才会崇敬他、歌颂他、缅怀他……
与清明节不同,端午节更多的是喜庆。一直以来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主要习俗,我们不知道古人是怀着何种过端午的,但是从史料中可以看到在端午节这一天,古代许多地方、许多文人墨客及爱国志士都提及了屈原这个人。而今的端午节,唯有诗词会等少数活动中偶尔听到屈原的名字。也许,是因为时光的流逝,人们从起初对屈原的惋惜缅怀,已经发展到敬仰歌颂的高度,也许,是因为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屈原的价值观有了全新的定位,也许,是因为人们在当今物质富足的社会中,不愿在这特殊节日里回顾的历史……
中国的传统节日很多,而每个节日都有着特殊寓意,春节,是让我们享受一年到头难得的喜悦,总结这一年得与失,计划好新的一年,清明节是让我们不要忘记祖宗,这一天绝大多数人都会去自己的先辈坟前祭奠,中秋节也是团圆节,无论你在哪里身处何地,你的心都会想起家人,想到家乡的月亮!而端午节,更应该是我们中国人不该或缺的文明瑰宝,这个节日所传递的文明内涵是普天下中儿女受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作为普通百姓,我们不讨论政治,不必为力不从心的问题而纠结,作为中国人,我们必须了解自己的文明,无论世界如何变迁,不管走到哪里,我们还是中国人,然而,一旦忽视或是忘却了这一基本事实,就丧失了自己的尊严与存在的价值。屈原的死,虽然未能改变楚国的命运,却换来千年乃至万年甚至永远的敬仰!端午节的习俗有两个版本,一个是驱除邪毒,颐养身心的,另一个是纪念屈原,弘扬民族精神的。这两者之间根本风马牛不相及。也许,是民俗的巧合,也许,是历史的安排,千百年来这两个毫无关系的习俗竟然出现在同一天,似乎冥冥中古人想对我们后人说些什么……
如今,端午节用艾叶洗澡、门前挂菖蒲、佩戴彩线等驱邪毒的习俗,在少数地方还在延续,但只是形式上的,因为,现在的科技早已超越这种以旧法驱邪气、杀病毒的的效果了。而吃粽子虽然一直是端午节普遍接受的习俗,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物的选择越来越挑剔,粽子渐渐地成为端午节的次客,更多的也只是一种形式!现在人们过端午,无非是吃顿丰盛的团圆饭,给长辈送点儿节礼!看似其乐融融的端午,其内涵却越来越淡。难道传承了两千多年的节日,会在高度文明的今天逐渐褪色吗?当我们静下心,仔细品味一下,我们会惊奇地感叹,时间可以改变事物出现的形式,但是一切都无法改变事物的本质!
而任何事物生存的原因都蕴含着一种不能撼动的精神。毒与邪也是一样,它们也会随着环境与时光而改变,出现的形式也就变化无常了。端午节纪念屈原是弘扬宁死不屈、洁身自好、赤诚忠义的崇高品质,而喝雄黄酒、佩戴彩线、洗艾叶澡等,是警示我们后人,只有刚正不屈、洁身自好才能远离邪与毒。这原本看似两个截然不同的端午民俗,如今,却在奔流不息的岁月长河中汇集到一起,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告诉我们的价值!
曾经,有人将端午节与联系在一起,原因是看了“白蛇传”中的一些描述,也有人对此表示质疑。其实,有关端午节的传说远不止这些,不过,无论什么样的传说,万变不离其宗都是对中华文明的一种传承,无需探究哪一种说法最准确。我们需要的是从这些古人留下的民俗中汲取宝贵的精神财富,令人担忧的是,当下有些人已经不关心这些了,在物欲的怪圈中放任自己,高尚与自私、付出与索取、善良与邪恶……已变得愈来愈含糊不清了!
走过了四十二个端午,看明白一个道理,看似卑微的收获,却给予人生无穷的动力!没有什么比明白活着的意义更有意义,没有什么比理解人生的价值更有价值!
(寒添羽)
端午节这一习俗到了战国晚期又增添了新的内涵。着名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因主张抗秦遭奸臣迫害,被楚国君王两次流放,最终楚国被秦国所灭,不愿做亡国奴的屈原,带着最后的尊严投入滔滔汨罗江!
据说,屈原在自尽之前,立于汨罗江边面朝故乡吟咏楚歌,被一渔夫认出,问道:你不是屈原大夫吗?怎么落得如此下场呢?屈原答道:这个世界已经浑浊不堪,只有我清白,当今的人都喝的沉醉不醒,唯独我清醒,所以才成这样。渔夫又说:“圣人”是不会受外界因素的束缚,且能够适从世俗的变化而变化的,既然这个世界是混沌的,为什么不跟随大流而顺势而行呢?既然众人都喝的醉醺醺的,你为什么不吃点儿酒糟,喝点儿小酒呢?还将自己弄到这种地步呢?屈原说:刚洗过头的人,都会将帽子的灰沙弹干净,刚洗过澡的人都会把衣服的尘土抖去,既然不能让自己清白的身子被污物所污染,又怎能让崇高的品格被世俗的污垢所玷污呢?我宁愿投入大江葬身鱼腹也不会苟且偷生的! 梦想屋
此后不久,也就是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屈原抱起一块大石纵身跳入汨罗江,得知消息的渔民们纷纷划着小船在汨罗江搜救,然而,多日努力却仍无踪迹,大家担心日子久了,江中的鱼虾会蚕食屈原的尸体,于是,便划着船往江里投放食物,想以此喂饱鱼虾,保全屈原躯体。后来逐渐演变成用粽叶包裹糯米投入江中,就此,便有了五月初五赛龙舟、吃粽子的习俗。
临终前,屈原写下了不朽诗篇“怀沙”整首诗没有过多的刻画个人的遭遇,而是侧重于表达忧国忧民的沉重情怀。据载,屈原一生屡遭奸臣陷害,但从未改变对自己国家的赤诚之心,特别是楚国被秦国灭亡之后,屈原流逐许多地方,尽管知道自己的祖国已经沦陷,无法改变亡国的局面,但是,无论何时何地他都面朝楚国都城,决不直视秦国都城的方向!屈原是以一身傲骨、满心赤诚、毕生节气结束生命的,因此,后人才会崇敬他、歌颂他、缅怀他……
与清明节不同,端午节更多的是喜庆。一直以来赛龙舟、吃粽子是端午节主要习俗,我们不知道古人是怀着何种过端午的,但是从史料中可以看到在端午节这一天,古代许多地方、许多文人墨客及爱国志士都提及了屈原这个人。而今的端午节,唯有诗词会等少数活动中偶尔听到屈原的名字。也许,是因为时光的流逝,人们从起初对屈原的惋惜缅怀,已经发展到敬仰歌颂的高度,也许,是因为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屈原的价值观有了全新的定位,也许,是因为人们在当今物质富足的社会中,不愿在这特殊节日里回顾的历史……
中国的传统节日很多,而每个节日都有着特殊寓意,春节,是让我们享受一年到头难得的喜悦,总结这一年得与失,计划好新的一年,清明节是让我们不要忘记祖宗,这一天绝大多数人都会去自己的先辈坟前祭奠,中秋节也是团圆节,无论你在哪里身处何地,你的心都会想起家人,想到家乡的月亮!而端午节,更应该是我们中国人不该或缺的文明瑰宝,这个节日所传递的文明内涵是普天下中儿女受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作为普通百姓,我们不讨论政治,不必为力不从心的问题而纠结,作为中国人,我们必须了解自己的文明,无论世界如何变迁,不管走到哪里,我们还是中国人,然而,一旦忽视或是忘却了这一基本事实,就丧失了自己的尊严与存在的价值。屈原的死,虽然未能改变楚国的命运,却换来千年乃至万年甚至永远的敬仰!端午节的习俗有两个版本,一个是驱除邪毒,颐养身心的,另一个是纪念屈原,弘扬民族精神的。这两者之间根本风马牛不相及。也许,是民俗的巧合,也许,是历史的安排,千百年来这两个毫无关系的习俗竟然出现在同一天,似乎冥冥中古人想对我们后人说些什么……
如今,端午节用艾叶洗澡、门前挂菖蒲、佩戴彩线等驱邪毒的习俗,在少数地方还在延续,但只是形式上的,因为,现在的科技早已超越这种以旧法驱邪气、杀病毒的的效果了。而吃粽子虽然一直是端午节普遍接受的习俗,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物的选择越来越挑剔,粽子渐渐地成为端午节的次客,更多的也只是一种形式!现在人们过端午,无非是吃顿丰盛的团圆饭,给长辈送点儿节礼!看似其乐融融的端午,其内涵却越来越淡。难道传承了两千多年的节日,会在高度文明的今天逐渐褪色吗?当我们静下心,仔细品味一下,我们会惊奇地感叹,时间可以改变事物出现的形式,但是一切都无法改变事物的本质!
而任何事物生存的原因都蕴含着一种不能撼动的精神。毒与邪也是一样,它们也会随着环境与时光而改变,出现的形式也就变化无常了。端午节纪念屈原是弘扬宁死不屈、洁身自好、赤诚忠义的崇高品质,而喝雄黄酒、佩戴彩线、洗艾叶澡等,是警示我们后人,只有刚正不屈、洁身自好才能远离邪与毒。这原本看似两个截然不同的端午民俗,如今,却在奔流不息的岁月长河中汇集到一起,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告诉我们的价值!
曾经,有人将端午节与联系在一起,原因是看了“白蛇传”中的一些描述,也有人对此表示质疑。其实,有关端午节的传说远不止这些,不过,无论什么样的传说,万变不离其宗都是对中华文明的一种传承,无需探究哪一种说法最准确。我们需要的是从这些古人留下的民俗中汲取宝贵的精神财富,令人担忧的是,当下有些人已经不关心这些了,在物欲的怪圈中放任自己,高尚与自私、付出与索取、善良与邪恶……已变得愈来愈含糊不清了!
走过了四十二个端午,看明白一个道理,看似卑微的收获,却给予人生无穷的动力!没有什么比明白活着的意义更有意义,没有什么比理解人生的价值更有价值!
(寒添羽)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易逝流年,微笑向暖
下一篇:来年,请许我一袭樱花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