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失意:人生失意时要懂得心宽
高中毕业时,一位曾略有狭隙的同学在给我的同学录中写道:“朋友,你的一生不会太顺利,但愿你充满智慧的头脑能帮你化解前进路上的困难。”不免奇怪,竟对自己如此判断。但随着日子的流逝,我似乎渐渐懂了。常常认为自己身上沾染了太多儒家书生的习性——这种人如郑板桥是往往难免失意的——一向自负有“达则兼济天下”的胸襟,至于“穷则独善其身”却未想及太多。 然而现实恰如连续剧《郑板桥》主题曲所唱:“人生的不如意十有八九”,只好聊以自慰。尽管这样,心底总感觉有一层难以挥抹的失意。
失意的滋味犹如一杯微苦的酒:品着,苦在喉咙;吞下,苦到心头。
或许读古代文人的书多些——他们多半没有富达起来——耳濡目染那种文化情怀和文化人格,就难免在行为上也因由了某些失意的因素。如柳永、苏东坡、王安石、郑板桥等,他们“穷”了,又有各自“消穷”的方式:或转吟天凉好个秋,或转颂高山明月,或转念春风乡愁,或转绘南山翠竹。而我却不知将这种失意转接到何处——也曾试着写了句“善才失意由来多,红颜命薄古今同”,但总不免流于俗套。于是,我常常怀疑自己儒家一套“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价值观出了问题。因此又转学庄子,因为他面对生死都如此达观,又何况失意。“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卻,忽然而已。注然勃然,莫不出焉;油然漻然,莫不入焉。”《庄子•知北游》中的这段话大意是说,人活在天地之间,转瞬即逝,如白驹过隙,而世间万物蓬蓬勃勃,竞相生长,却也最终归于冥寂。消沉之中毕竟掩饰不住对似水流年的无限感慨和对得意失意的看透。
www.zlhzw.com
有时,我常想,自己所谓的失意是否只是自作多情,抑或读书不少但多不经世,再或仅仅是那一份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无奈而已。不管怎样,都常常感觉事不顺心,抱负难展,只是淡淡地忍受着忽略。
渐渐地,我淡然了,给失意在心底留了个位置。它的淡淡的苦涩让我体味到生命的存在,让我感受到缺失的美丽,更让我少了一分狂热和浮躁,多了几分宁静与淡泊,我便开始在这份宁静与淡泊中理解着自我,接纳着自我,也更新着自我。得失看轻了,荣辱看淡了,成败看开了,感情随缘了。或许年轻人过于平静未必是件好事,但却让我真正领悟到生活平凡与波折的真谛,让我开始淡待失意,享受人生本属的快乐。没有了十面埋伏的壮烈,却享受了春江花月夜的静谧。没有这种失意后的平静和沉思,我就不可能拥有那份一如止水朗月寒潭般的心境。正是这种心境,反而使我坦然从容地准备了今年的校推荐研究生考试,并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获得推研资格,保送到南方一所著名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对此我依旧很淡然,我珍惜着这种来之不易的心境。
然而,我清楚地感觉到,我的一颗心也在这一片沉静的心情湖泊下酝酿着爆发、积蓄着激情——虽然就外部看来波澜不惊。这是在默默地积蓄着为将来的爆发而准备的焰火,我知道,在一个适当的时机,它一定会释放出烈焰。这样,失意又给了我几分积蓄实力等待爆发的信心。
于是,年少的激情仿佛走过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历程,这让我更加真切和成熟地感觉到生命与年轻。
我心灵因之而老化了吗?没有!因为我心中始终有一团火在燃烧,虽然,火的外面是一层薄冰——冰火同炉最好的诠释。www.zlhzw.com
我故作高深、矫情做作了吗?也没有!我没有伪造从容,也没有刻意掩盖激情。虽然,我没有让它时时处处爆发。
我真的很感谢失意。正是失意,让我和生活接触得更为亲密了。生命仿佛融在了如水的生活里,了无声迹,却也暗自涌流着。生活要去雕刻巨石时,它便默默地显出自身的伟力。
对待失意,柳永让我欣赏,王安石让我钦佩,郑板桥让我羡慕,而苏东坡则让我感动。朋友,如果你觉得自己失意,不如静静地享受这份失意吧。其实,它往往能比得意带给你更多的东西。
上一篇:毕淑敏散文,我注视我自己的头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