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oot:sitetitle}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公安文学之母题

2023-09-14 分类:生活感悟 阅读:0

公安文学之母题

——以王仲刚 王俊翔电影文学剧本《铁警》为例

张友文

本人从事公安文学评论数年矣,细读了百十来篇(部)公安文学作品,现在是对公安文学母题进行提炼的时候了。古今中外文学有母题,公安文学同样有母题。此前,本人对公安文学作品进行解读时,总是从语言特色、人物形象、选材剪裁、文学性等方面入手,而很少从整体上着眼。实际上,品读公安文学作品,好比看一幅油画,不仅要站到跟前研究其各种细节,也要“向后站”从大处着眼,从更广的角度去考察文学作品的构成,即不能把它孤立起来看,要突破某一文学作品的界限,把它置于整个文学关系中,从宏观上把文学视为一体,做到对公安文学总体轮廓的清晰把握。在此,以王仲刚、王俊翔电影文学剧本《铁警》为例,试论述公安文学的母题。

据J·A·卡登在《文学术语词典》(1977)中的解释,motif(母题)是一部文学作品的主导思想之一,属于该作品中心主题的一部分,由一个人物、一个反复出现的形象或文字型式构成。而按弗莱的解释,指文字作品的言语结构内部互相关联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象征”的一个方面,与“符号”相对。①还有学者指出母题就是指那种反复出现于不同文本的、与叙事类型化特征相关的最小单元或成分。②西方文学中常见的母题是错认身份、老少婚配、儿子寻父、子女对父亲的忘恩负义等。③我国文学中常见的母题是幻化、离魂、闺怨、复仇、忠君、孝敬、仁爱、义气等。而本人所总结出来的公安文学母题则是爱恨情仇、误解、坚韧、奉献、牺牲等。

为什么独独选取《铁警》为例来阐述公安文学之母题,是因为此电影与时俱进,彰显了公安文学特色。自2000年以来,中国电影进入所谓的大片时代、贺岁片时代、票房主宰一切时代、娱乐至上时代,弱化甚至回避中国现实主体生活更是成为不可阻挡的中国电影创作的主潮。④而《铁警》不像国产大片《英雄》《无极》《夜宴》《画皮》《色戒》等那样远离现实招徕观众,赚取票房收入,而是如实地反映这个时代,表现这个时代的主体生活和主体精神,把一个时运不济的铁路警察(以下简称“铁警”)罗丁推到幕前,从而展示了铁警的生活现状,反映了铁警的文化特征,道出了铁警的职业精神,渗透着创作者的爱憎。它的突出优势是基本上囊括了当下公安文学作品中的所有母题(当然,本人发掘的母题不一定准确,仅代表一孔之见,很可能得不到大家的认可。再说,公安文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新的母题将来也会出现)。就拿剧本中的警察罗丁来说,他遭到了误解,但仍在单调荒凉的铁路沿线默默无闻地尽忠职守;邂逅了爱情,却是无言的结局。颇具反讽意味的是罗丁在竭尽所能帮助毛家时,毛大却伺机暗害他。如此运笔,更加突出了铁警的奉献牺牲意识,从侧面道出了公安文学的母题。

以上所论及的公安文学母题并不是王仲刚、王俊翔父子所独创,而是源于传统。公安文学母题是一种基本的叙事单元,具有叙述模式和形式结构的特点,或隐或显地被包含在公安文学作品中,是公安文化或公安文学传统的组成部分,生成于公安作家积累的人生经验。

罗丁心情沮丧地来到新的工作岗位报到,无心欣赏漫山遍野的美丽菊花,因为他身背行政警告处分。他之所以受处分,是因为殴打小偷。小偷在都市火车站候车室作案被他抓了现行,这家伙却狡辩不承认,还骂被偷者,殴打指证的小孩,罗丁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才动手。不巧的是这一画面恰好被好事者拍下,罗丁有口莫辩。正如2016年第12期《黄河文学》上短篇小说《一号桥》中那位无名无姓的交通警察一样,他接过鸟笼的同时,给领导的车敬了一个礼,刚好被网友逮个正着。由此可见,铁警罗丁与这位交警一样,受处分皆因领导或群众的误解所致。李小重长篇小说《走火》和《危局》中的铁警也和罗丁一样常常被误解。综上所述,误解是公安文学的母题之一。

其实,科班出身的罗丁非常优秀,曾获车站派出所“先进个人”称号,铁路公安处“网上追逃能手”称号,铁路公安局“禁毒能手”称号,铁路公安局“禁毒标兵”称号,还有“全国铁路公安禁毒能手”称号等。罗丁想起昔日的荣誉,面对现在的处分,满腹委屈、情绪低落。他的确是带着情绪来到这个落后陈旧的四等小站的,看到简陋的办公条件,心头凉了半截。他之所以能尽快地调整心态,转换角色投入到工作中,还得益于一只蜘蛛。罗丁在车站警务区办公室天花板上的一角看到一张蜘蛛网,一只蜘蛛正在用丝缠绕自己的猎物。他从蜘蛛身上获得启示,发现人民警察追捕犯罪分子和蜘蛛捕获猎物皆是本职天性使然,便开始全身心地钻研本行。我以为,创作者在此使用了隐喻手法,增强了文本的文学性,丰富了其文学价值。

此外,李所长临别赠言还回响在耳边。因此,罗丁暗暗发誓要在这被人遗忘的角落做出一番事业来,他便没有随同事老吴去喝酒混日子,而是独自寻思如何把工作干得更出色,不愧对过去的诸多荣誉。

罗丁与老吴一同巡线时,发现“连接夹板”被盗,他们都在寻思谁是作案者。长年工作在此的老吴对此没有良策,反倒想听听罗丁的意见。爱岗敬业的罗丁围绕案发现场来回转圈,不放过丁点蛛丝马迹,终于从丢弃在铁轨旁边的竹棍上发现了线索。为了破获此案,罗丁顺藤摸瓜,与老吴开始了“大走访”。此情此景与当下的“全国公安民警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相呼应,从中倒可以看出创作者的先知先觉。“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大走访活动中,铁警充分考虑社会效果,真正融法、理、情于一体,做到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让毛家切身感受到公安机关的关爱、温暖。罗丁与老吴发现毛竹、毛豆姐弟辍学了,奶奶正在病中,两名人民警察立马把奶奶送到医院。行文至此,铁警的光辉形象已经树起来了,剧本中爱的母题也呈现了。文中铁警给予毛家的“爱”不是亲情之爱,而是阶级友爱。该文本通过这个不起眼的小细节,讴歌铁警对素不相识的人民群众实施人文关怀,传承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人间大爱,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人至深。

罗丁在身背处分的心理压力下,还细心地勘察案发现场,从其行为折射出的是人民警察兢兢业业的工作责任心,彰显的是人民警察的奉献意识,道出的是坚韧这一公安文学母题。奉献牺牲的意识不只是人民警察拥有,其他各行各业的从业者都具备。但是,经过王氏父子艺术处理后,就成为了公安文学母题。尽管此母题是常项,具有普遍意义,但一旦被纳入到电影文学剧本,就隐含了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立场,从而转变为颂扬铁警的主题。

在后来的工作生活中,罗丁用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凭直觉发现马万有些可疑,但苦于没有证据。通过喝酒那次正面交锋,更加重了他对马的怀疑。为了进一步弄清马的身份,他想尽一切办法,提取马的指纹,证实了马的身份。如果罗丁的工作责任心不强的话,他对马万这个犯罪分子就会熟视无睹。种种迹象表明,这些情节再次凸显了公安文学坚韧、奉献、牺牲等母题。

在此电影文学剧本创作中,剧作者使用了“横云断山法”。所谓“横云断山法”,是指事件之间的间隔之法,通过中断既定的叙述方向,插入一段节奏相异的事件,以打破行文中的沉闷感,使叙述显得起伏顿挫,犯罪分子马万的梦境数次在文本中交替出现即是。此剧本还把戏剧式结构同时空交错式结构交织起来,即在作品的整体上保持时空顺序,而在局部又插入一些倒叙、回忆、错觉的描写,使结构形式既保持了完整性,又显得摇曳多姿。如文中几次出现罗丁的幻觉,“小偷在人群里跟自己招手,得意洋洋地晃了一个刚得手的钱包。”窃以为,以上所述表现手法、艺术手法的运用,都是为强化公安文学母题服务的。

当然,《铁警》中还有复仇、孝敬等文学母题,如毒犯毛大对罗丁的仇恨意识,马万对母亲的思念情感等。本文是站在人民警察的立场来言说的,是围绕公安文学母题做文章,不在公安文学母题之列的就没有详述,特此说明。

通过“向后站”看电影文学剧本《铁警》,会发现它既有程式化的方面,又有独创性的方面。前者是指其所包含的公安文学母题,这些母题基本上贯穿在公安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后者是指编剧者用平淡的娓娓叙述和精妙的细节构建新时期铁警形象。

总而言之,王仲刚父子用这部高质量、高品位的电影文学剧本生动形象地凸显人民警察的核心价值观,礼赞铁路警察的高尚情操,展现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倡导自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者、弘扬者、实践者,实在可敬可佩!

注释:

①[加]诺思罗普·弗莱著,陈慧等译:《批评的解剖》,百花文艺出版社,2016年1月版,第105页。

②王先霈 孙文宪:《文学理论导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6月版,第150页。

③[美]韦勒克、沃伦著,刘象愚等译:《文学理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年版,第243、244页。

④柳建伟:《中国电影如何认识和描绘时代》,2016年2月24日《文艺报》第4版。

附王仲刚小传:王仲刚,男,1954年1月生,笔名小丑子,河南省固始县人,一个在万里铁道线上令犯罪分子闻风丧胆的职业警察,当代中国文坛唯一的"一手拿枪一手执笔"的警营作家。现任郑州铁路公安局政委(副厅局级)、二级警监、铁道部公安局刑侦专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公安文联文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士、河南省公安文联副主席、河南省文学院院士、郑州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客座教授、河南省收藏家协会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30多年的刑警生涯,多次出生入死,屡破疑难大案,17次荣立个人一、二、三等功,国务院领导先后亲自授予他个人一等功奖章和全国反走私先进个人(省部级劳模)证书,并两次参加全国公安英模表彰大会。曾任郑州铁路公安局刑侦科科长、刑侦处处长、督察长、副局长、广州铁路公安局长沙铁路公安处政委、青藏铁路公安局、兰州铁路公安局政委。

业余时间潜心创作,由他编剧的电影作品7部:《风流警察亡命匪》、《伏虎铁鹰》、《天伦》、《非常民警》、《生死快车》、《我生命中的八天八夜》、《铁警》,编剧的电视连续剧:《紧急追捕》(6集)、《喋血大动脉》(28集)、《暖流》(12集)、《鸡公山疑案》等。影视作品有的被翻译到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的曾获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提名奖,金盾影视奖,最佳编剧奖。创作的歌曲《天路情歌》于2016年12月获中国音乐界最高奖第六届金钟奖声乐作品大奖。出版个人专著10部,其中长篇小说《喋血大动脉》、《紧急追捕》、《国旗恋歌》,《王仲刚文集》(6卷)、《王仲刚影视剧作精选》、《觉悟》。摄影作品“黑城”曾在《中国摄影》2016年12期发表。

王俊翔简介:王俊翔,男,王仲刚之子。1981年4月21日生于河南郑州,祖籍河南省固始县,自幼在郑州铁路一中读书,2001年考入郑州大学,2016年考入加拿大首都渥太华卡尔顿大学,攻读电影研究专业,2016年本科毕业并获学士学位。

他擅长电影摄影,编剧、策划、剪辑以及图片摄影,爱好音乐。留学期间,积极参加各种类型的电影摄制。在电影故事片《杰米和艾迪.斗魂》中担任摄影师。这部投资几乎为零、由他与另一名外国留学生独立制作、耗时3年的影片在全美国和电影界反响非凡。此片于2016年在加拿大公映,于2016年12月获美国加利福尼亚动作电影节最佳外语片奖和最佳动作场面奖两项提名,并获最佳动作场面奖。(此片讲述的是一群在加拿大接受秘密训练的年轻特工们的故事。他们从年少无知、好勇斗狠的孩子成长为成熟干练、无所畏惧的特工,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爱与恨的情感纠葛,甚至付出了鲜血和生命。后来,历经磨练而生存下来的特工们发现自己不过是政府的杀人机器而已,他们胸中的信念大厦突地倒塌,无法预知的未来却毫不犹豫的逼近,他们该如何选择?)

2016年,他在加拿大拍摄公映电影故事片《爱》中担任策划和摄影助理,此片于2016年12月获美国加利福尼亚动作电影节最佳外语片奖、最佳动作场面奖和最佳剧情等5项提名。大学4年间,王俊翔协助渥太华当地独立制片组织IFCO拍摄拍摄8毫米到35毫米各类型胶片以及数字格式电影短片,其中有剧情片、纪录片、音乐电视、演唱会,包括《没有你我走不下去》、《派对生活》、《我的梦想》《渥太华零摄氏度》等。(《爱》片是关于贪婪与财富的故事。文本中,掌握城市一半以上财富的富翁因病去世,其遗嘱声明财产均分给三个儿子。但是三兄弟没有人愿意跟其他人共享这笔丰厚的遗产。为了独吞财产,三兄弟因贪婪蒙蔽了眼睛,皆使尽浑身解数,欲干掉分享者。这个城市便成了一个战场,他们的灵魂如何才能得到救赎?这场残酷的争夺如何才能结束?善良和邪恶哪个才能战胜对方,又或者他们根本就是同根同体?)

王俊翔曾任渥太华蓝调音乐节摄影师(2008-2009)、Terminal Picture 工作室艺术总监和技术顾问。他是歌曲《CIC的生活》创作者之一,该歌曲在加拿大留学生圈里广为流传、反应强烈。

2016年,王俊翔在由中央电视台、北京中视远图科技有限公司、贵州省文联联合拍摄的电影故事片《酥李花盛开的地方》担任摄影助理。2016年在古装戏电影故事片《灵璧秉石记》担任副摄影。

王俊翔自幼酷爱文学和电影以及相关艺术,爱好广泛。1998年第一篇散文《父亲的目光》刊载在河南社科院主办的《跨世纪》纯文学杂志上。他之所以走上电影创作道路,与父亲王仲刚不无关系,可以说是“门里出生”。他与父亲是文友,他们常常为创作彻夜长谈,也常常因分歧而争得面红耳赤,但是这只能让他与父亲的心贴得更近,彼此更加理解和关爱。

2016年由中央电视台、北京中视远图有限公司拍摄王俊翔与父亲合作编剧的电影故事片《铁警》,他担任摄影。现正在一部反映抗战题材的30集电视连续剧中担任副摄影。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人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一篇没有起头没有结尾的读书随想录

下一篇:唱响人间正气歌,构建和谐警民情

相关推荐


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