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oot:sitetitle}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4000万的励志格言很给力

2023-09-14 分类:生活感悟 阅读:0

4月4日,北师大教授董藩发微博称,“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身价(家)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此言一出,立刻在微博上引起巨大争议。多数网民对此持批评态度,认为教师不应用金钱来衡量学生。

窃以为在当今的时代,4000万,作为一种励志激励语言,人生奋斗目标,无可厚非。而且,相当给力。这就好比格言“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兵”一样,一将成名,万骨朽。士兵经历战火的考验,从数以万计的白骨中突围而出,成为将军。这是值得向往和骄傲的。为什么“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兵”能够为人们所接受和推崇,而把赚4000万作为学生奋斗目标,却成为另类?

在大学扩招,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今天。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社会现实:北大学生当屠户卖肉,当油漆工;人大的学生苏紫紫靠脱衣服来自立;成千的大学生争着竞聘掏粪的环卫工和殡葬工,数以万计的大学生涌入打工流,和农民工争抢饭碗;还有更多的大学生毕业就失业-------虽然这些现实的出现,一定程度被说成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变化,却不能掩盖一个基本的事实:知识贬值,读书无用。

尽管如此,千军万马挤高考独木桥的局面,至今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对于大部分普通家庭的子女来说,读大学改变命运,依然是人生的一种执着追求,一次相对公平的机会。为了一纸文凭,不少家庭倾多年之积蓄,全家之所有,甘心接受高校高收费的盘剥。把读大学作为一种投资,期待着有一天,凭知识找工作,赚钱。改变自己,也改变家庭的命运。董教授期待学生在40岁的时候,能够有4000万的身价,表达了无数莘莘学子和他们家庭的良好愿望,并不过份。

虽然读大学的目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高尚的人生求追,固然让我们敬畏,值得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提倡。但是,现实而实际的个人奋斗目标,只要合符法律的行为,就没有什么可指责。社会是由个体的人组成,千千万万个体的人的奋斗目标,九九归一,万涓成河,终归会流入海,最终形成社会共同的财富和价值取向。

董教授将4000万作为学生励志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知识的价值-------知识就是金钱,知识就是生产力。大学生、研究生和其它社会群体的差异,就在于他们是拥有知识的群体。他们要用自己的知识,为人类创造更多的财富,作更多的贡献,人类的文明史才会发展得更快,更高,更强。否则,人类发展史上,创办大学做什么?!上海海事大学研究生杨元元,因为贫穷,在结束自己生命之际,发出“知识改变不了命运”的悲叹,其实是知识的悲哀,教育的悲哀,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哀。和那些鼓励大学生毕业养猪的官员相比,和那些大肆宣扬大学生当油漆工、掏粪工的媒体人士相比,董教授的励志格言,更给力,更有人情味,更鼓舞人心。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何为公安文学—对公安文学进行全方位论述

下一篇:呜呼·我的茶瓶牺牲了·悲哉。。。

相关推荐


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