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与现实的双重夹击,90后文艺青年的文学之路
90后的文学之路,梦想与现实的双重夹击
【导读】最初的我们抱着单纯的理想,把电子杂志做成实体杂志,并为此熬夜努力着。我们并不知道做一本实体杂志的难度到底有多大,只是凭着心中的念想坚持着。这个过程中,我有时也为此放弃过。因为关于这条路的未来太过渺茫,同时在生活的压迫下心力交瘁。我想,很多追求文学梦想的人也有过我这样的体会。
那时的90后,在别人眼光里大多是惊诧的,是让人敬而远之的,是让人恨铁不成钢的。那时的90后,是别人眼中的恃才放旷,是别人眼中的骄傲自大,是别人眼中的自负无知。他们大谈理想,大谈追求。却在上述的这些标签下让大多数人面带不屑的置之一旁。
我是90后,我在这样不断放大的标签中苦苦挣扎着。我不是上述词语所表述的人,我们大多数90后都不是上述所表述的这样一个人。我们有理想,有追求,有抱负,我们和许多不断老去的人一样,从懵懂到成熟,从青涩到稳重,我们的心理变化和大多数人一样,从无到有,从有到优。
2016年到2016年,在我的记忆中,这好像是90后这个词传播的最热的时候。那时我所接触的90后中,绝大多数人都喜欢文学,都梦想着有一天能在这条路上做出一番成绩。那时的我,也是初次接触这些东西。
我和许多人一样,开始在网络上创办文学社,创办电子杂志。那时,我的条件无比的简陋。没有电脑,我所依靠的就是每天在网吧里上几个小时网,或者把自己在本子上写下来的文字在网吧一个字一个字的敲打下来,然后上传到网络里,这就是我最初踏上这条路时的情况。
那时,我给自己取了一个名字,叫展凌风。那时,给自己一个定义,要有大鹏之志,壮志凌风。那时,我只是给了自己一个决心,此生与文学终身相伴。那时,我写作并不是为了稿费,并不是为了出名(当然,其实也是希望自己出名的),我只是单纯的喜欢去写,希望有更多的人看到我的作品,希望能得到别人的一两声好。
于是,在这样的前提下,我认识了许多和我志同道合的朋友。有一部分人现在在90后文学圈里多少有些成就,有一部分人因为其他的原因已经销声匿迹。但是不管是那一部分人,在文学这条道路上,他们都用自己的方式去追求过、坚持过、得到和失去过。
这中间包含的故事,不是我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现在留下来的,还在坚持这条路的;据我所知有吴群冠、若非、百灵、老祥、简子逸等。其他已经放下文学梦的、我记得名字的就只有魏叶,当然还有很多人,只是我一时想不起来,也不去一一表述。
我记得,最初的我们抱着单纯的理想,把电子杂志做成实体杂志,并为此熬夜努力着。我们并不知道做一本实体杂志的难度到底有多大,只是凭着心中的念想坚持着。这个过程中,我有时也为此放弃过。因为关于这条路的未来太过渺茫,同时在生活的压迫下心力交瘁。我想,很多追求文学梦想的人也有过我这样的体会。
只是,当我们一起创办的“90后新文学杂志社”的电子杂志出刊后,心中的喜悦之情难以言表。后来,90后作家北京聚会由李军洋、陈胜等人发起,我有幸成为参会成员之一,并利用这一次的机会聚集了一批90后,创办了后来的《绝版》。
关于《绝版》,这其中有太多的心酸苦痛,也有太多的不屑和讽刺。对于我和老祥来说,这可以说是人生中最难忘的经历,那么刻骨,那么沉重。有那么一段时间,《绝版》的失败让我人生进入一个灰暗时期,我被打击的体无完肤,我在自己的灰暗空间里走不出来,我颓废、惆怅、消极……
放下《绝版》以后,我靠着写网络小说过日子,我也在等待着这次的伤口慢慢愈合。后来,《绝版》的设计总监简子逸自己单独创办了一个电子杂志叫《之初》,并在《之初》的基础上创办了一个“之初网”。他邀请我和他一次去经营《之初》和之初网。起初我并没有答应,因为对于曾经有过失败经历的我来说,我觉得做杂志就像是一场儿戏。我和很多曾经追求过这个梦想的人一样,开始看不起这样的梦想。
用一个曾经追求过这个梦想的文友的话来说:“这就像小孩子过家家,小打小闹。如今年龄老大不小了,还那么天真的去追求这种事情,这完全是浪费时间。你也不小了,做你该做的事情去吧!”
我那时我心理差不多是这个状态,直到《之初》第三期出来,我才答应和他一起做这件事。那时,我也告诉过很多和我一起追求过梦想的朋友,他们的态度和上述的一样。对于这个事情并不看好,甚至有些不屑。
我深知他们的心态,没有做过多的辩解。但是不可否认的,他们的话还是或多或少的影响到了我的情绪,为此我常用一句话来安慰自己。那就是:“有梦想的人就是了不起!”
我有时会嘲笑自己的“阿Q精神”,这样的做法是自我安慰还是自我欺骗。因为事实上,追求文学梦想的大多数人,如果不是仅仅的为了写一首诗、写一本小说、出版或发表自己的作品,这并不值得嘲笑或讽刺,顶多就说你写的不怎么样而已。可是想要办一本杂志,夸大点说比登天还难。
任何一件事情,都会面临着质疑和嘲笑,特别是你没有任何资本的时候。
我们也不例外,从最开始的“90后新文学杂志社”到后来的《绝版》,再到《之初》,我见识到了很多人的不屑和讽刺,在他们眼里,我仿佛是一个长不大的幼稚的可笑的顽童。
幸好,“有梦想的人真的很了不起”。简子逸用他的坚持打动了我,我们用自己的努力打动了很多人。并且在这样的坚持和努力下,我们和《南风》杂志谈成了合作。《南风》创刊于1980年,立足期刊市场30多年,这对于我们这群追求梦想的90后来说,绝对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在《南风》杂志社社长王建平的支持下,我们有了“《南风》之初版”,这将是我们难得的,检验我们的思想和能力的平台。
我们追求梦想,回想那条路上,曾经相互观望和支持的同道一个个的销声匿迹了。那时,陕西王磊和董东东领导创办的有《1881》,东北黄天问和云南朱慧莲领导创办的《对流层》,还有王艺蜂领导创办的《靥莺》,以及我和魏叶创办的90后新文学的电子杂志《未知年华》,还有后来和老祥、李炫、简子逸一起创办的《绝版》,朱轩创办的《唏嘘》等。这些杂志、这些人、每一个都坚定的想要在这条路上走出属于自己的大道来;只是,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人都倒在了现实面前。
其中,《1881》《靥莺》《对流层》《未知年华》都是电子杂志,那时的电子杂志五花八门,多的我自己都数不过来。而每一个电子杂志的目标都是实体,但是几乎所有的电子杂志都没能实现这一步。就算实现了,包括《唏嘘》《绝版》,还有其他的杂志,大多数只是出刊一期就消亡了。
所以,这条路人人都向往,却没有一个人走的好。于是,大多数人退而求其次,选择了去一些大牌杂志里上班做编辑,有些则选择了放弃,一边工作一边写作。
可是,这一部分人中,有一大部分人开始看不起这种梦想。
但还有一部分人在期待着这种梦想。
90后,大多数人都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并不是垮掉的一代,也不是无知的一代。只是追求梦想的路上,有太多的心酸苦痛深埋心底,因为,我们生活在梦想与现实的夹缝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