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有梦想社会有温暖
没有梦想的人生,该是十分无趣的吧;而没有梦想的民族,则一定是没有希望的。这,就像是小溪失去了大河,大河失去了湖泊,湖泊失去了海洋,海洋失去了茫茫苍穹。
近些年来,“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的人似乎越来越多了,我们的精神世界,似乎再无力去想象,去相信,那手牵着手,肩挨着肩,慢慢相依到老的朴素和温暖。生活失去了“做梦”和“相信”的能力,就只会剩下物质的具体和冰冷。那宝马车里的眼泪,也该是没有颜色和温度的吧!鲁迅曾寄语青年:“幸福地度日,合理地做人。”其中意义,在这连“伤”都“伤不起”的年代,不知是否有人静静坐下了,好好地想一想呢?
青年有梦想,社会有温暖;生活有真我,日子不蹉跎。这是我放下钱理群先生演讲文集《梦话录》后最深切的感受——— 这是一本让你我重拾梦想,拥抱温暖和幸福的著作。钱先生书中所讲,有“温饱之后的梦想坚持”,有“物质世界里的真我发现”,以及“自我反省后的生活重建”。这些精神世界里的漫游之语,在当下中国显得是那样独立特别——— 虽像“梦话”,却又尤为真切,实在。
温饱之后的梦想坚持。钱先生此点说的既是国家的发展之途,也是个人的人生之道。钱先生无论是在校园,还是在社会,在企业的演讲中,都反复地强调这一点:国家锐意改革开放,在基本解决国民的温饱问题之后,应着手解决人们“心安何处”的问题。因为物质,毕竟只具有“幸福的基础性意义”。而国家的强盛,物质只是表象,基础还是“立人”,要以建立“人国”为最终的目标。而什么又是“立人”呢?钱先生指出:“个人”、“精神”、“自由”三个概念是“立人”的基本思想。
而与之相对的,则是目前社会中流毒甚广的“三大崇拜”:物质崇拜、技术崇拜、多数崇拜。这是一个大家都能看懂的常识,也正如熊培云先生在《自由在高处》一书中所说:一个强大的国家,又怎么能是一群“房奴”、“车奴”、“技术控”们所建设得出来的呢?精神之独立,思想之自由,个人之独特,也只有这样的人,这样的人群才能建立起一个独立富强的国度!一人有一个梦想,而这梦想,绝对不能只是宝马和宝座。温饱之后的精神空白,梦想缺失,这不正是当下我们的国家之困,个人之惑吗?
鲁迅曾说:“我之所谓生存,并不是苟活;所谓温饱,并不是奢侈;所谓发展,并不是放纵。”在今日看来,这仍不失为一种“个人生活”之常识。而在物质至上的世界里,常识常会被扭曲,生活也就成了“奴心役形”的没完没了的追逐。梦想,自然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现实空间。作为北大的资深教授,钱先生虽然退休已早,但仍然关注着天之骄子,关注着“大学精神”。对于青年,钱先生千言万语,仍以“梦想”相托:
“一个人不能没有梦,一个无梦的人生是难以想象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不能没有梦,特别是民族的年轻人,如果没有一个地方可以让他们做梦,那就更加可悲。”由此,钱先生勉励大学生“自由地读书,自由地思考”,“必须有一次思想的解放”,“培养自己终身学习的能力”,“要脚踏大地,仰望蓝天”,“不要去做所谓的专家和精英”,要做“泥土”,“要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生活目标”。
钱先生如此种种“梦语”,让我眼前一亮,继而浑身战栗。是这些“梦语”,串起了我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疑虑和思考;也正是这些“梦语”,明确了我那些曾经模糊且犹豫的选择和判断。
首先,这些梦语,强有力地支持了我对“消费主义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质疑和否定,选择像鲁迅那样“不苟活,不奢侈,不放纵”地活着,我便有大把的时间“自由地阅读,自由地思考”,便能获取一次又一次“思想的解放”;其次,这些梦语,验证了我“对自我的发现和认知”,以及“对自我生活的重建”,改革开放不仅仅是国家的事,也是每个人的私事,一个人只有勇于改革自我的“思维势力”和“习惯势力”,才能以开放的心态从纷纷扰扰吵吵闹闹的环境中发现真正的自己,知道自己的所需所求,从而坚持自己梦想,从建设自己开始,重建自己的生活。而且,我和钱先生一样坚信:当我们在“现有的框架内加进一个异数”,且“这些异数越来越多”时,我们便可以改变这个“框架”,改变这“现实”。
所以,让我们和钱先生一起做梦。让我们抛弃所谓“成熟”的未老先衰,一起重拾梦想,重建我们的生活。(吴丙年)
上一篇:生活重压下,青年人结不出理想之花
下一篇:好梦想都该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