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oot:sitetitle}

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理想主义者的盟友

2023-09-14 分类:梦想成真 阅读:0

十多年前,某县城一些政府官员结拜为兄弟,被媒体披露后,闹得沸沸扬扬。其实这种情况并不鲜见,很多地方上的所谓基层干部,至今都是这亲戚套着那亲戚,关系网错综复杂。结拜弟兄的那些人当然不是因气味相投走到一起的,而是职位相近,利益相通,都怀着一荣俱荣的期待,绝没有一损俱损的准备。他们若读到曾国藩等人的故事,一定以为是天方夜谭。

1855年,湘军统帅曾国藩遭到太平军的重创,连失武昌和九江,退居南昌,逼得曾国藩要自杀。其好友,也是他的幕僚刘蓉极力劝阻,救了他一命。在这最困苦的时候,郭嵩焘亦远道赶来安慰他。三个人诗酒唱和,谈天说地,暂时缓解了曾国藩的焦虑。为了报答两人,曾国藩告诉手下,刘、郭跟自己如同一个人,大营里的钱粮他们可以随便支取,无需汇报。刘蓉和郭嵩焘也真奇怪,几个月间未曾支取一文钱。

或问,刘、郭莫非是欲擒故纵,为追求更大利益才这么做的?官场上这样的把戏不是没有发生过。但刘、郭例外。谁都知道,在政界混,最大利益莫过于提拔升职了。而刘、郭二人和曾国藩也达成了一个协议:只为曾国藩效力,不求保荐。虽然你曾国藩一言九鼎,但不能推荐我们做官。不是我们不愿当官,别人推荐可以,你曾国藩不行。曾国藩欣然应允了。此后数年间,刘蓉、郭嵩焘先后官至巡抚,也算一方大员,真的跟曾国藩没一点关系。相反,李鸿章当江苏巡抚的时候,想把郭嵩焘调到自己手下掌管钱粮,曾国藩还去信说了郭嵩焘一堆毛病,希望李鸿章注意。

分析一下刘、郭的心理,不愿接受曾国藩的保荐,理由大概有三:其一,相信自己的实力,靠自己的真本事不愁加官进爵,何劳曾国藩出手?其二,担心彼此的友谊变质,朋友就是朋友,不夹带任何杂质,我们跟你走得近,是心有灵犀,不是攀附你。其三,三人过于洁身自好,重名声胜过生命。宁可矫枉过正地回避,也不授人以柄,让人耻笑。后来有人如此评价曾和郭:“曾国藩中了圣人的毒,郭嵩焘中了曾国藩的毒”。一句话,他们互相理解,内心深处都有着坚强的信念:不拿公器许人。他们真心相信、崇拜圣人之道,而不是嘴上喊几声为人民服务就完事。

1874年,隐居在长沙的郭嵩焘忽然接到皇帝的起用诏书,命他进京就职。他在途经南京的时候,特意到曾国藩的祠堂去祭拜。在那里,郭嵩焘悲从中来,哭得一塌糊涂。此时曾国藩已经去世两年,郭嵩焘一定是产生了知音难觅的巨大孤独。理想主义者之间的情谊,永远是蝇营狗苟的利益纠结者们难以想象的。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赫拉巴尔:最大的理想

下一篇:看完后想10秒钟,你会改变自己!

相关推荐


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