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庆:当先驱是理想,当先烈我不干
李国庆,生于1964年10月1日。1987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北京大学。随后工作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共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1993年,他联合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农业部等创办“北京科文经贸总公司”,任总经理、总裁至今。1995年在美国创办“科文实业集团”并任董事长,主要从事有关中国数据库产品销售,以及国际版权贸易及国际合作出版。1996年在香港创办科文(香港)出版有限公司,从事面向海外华人市场的医学、商务、科技类图书、多媒体的出版。1997年他与美国IDG数据集团、卢森堡剑桥控股集团先后成立“北京科文国略信息技术公司”、“北京科文书业信息技术公司”。
1999年11月,“当当”网上书店正式成立。2003年12月,“当当”获得老虎基金1100万美元投资,公司管理层获得了完全的控股权。“当当”创始之初是一家“夫妻店”,年增长速度是100%,短短数年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中文网上商城。
李国庆无疑是电子商务时代的数字英雄。英雄大多生活在浪漫时代,可当李国庆坐在你面前时,你会觉得他是你的邻家哥哥:标准的国字脸上洋溢着青春的笑容,穿着随意和不修边幅,谈吐幽默风趣。他说:“当先驱是理想,当先烈我不干。”接着,他缓缓向记者谈起他创业之初的一些历程来。
关于理想:从书生到书商
1987年,李国庆北大毕业,意气奋发的他投身改革洪流,但在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干了5年,他还是分不清麦苗和韭菜。唯一值得炫耀的是,他的调查报告有部分被引用给了国务院领导。但李国庆觉得:人微言轻,想通过政策研究达到参政,距离太远;做智囊研究改变社会,速度太慢。于是,他选择了离开。他说:“那时候想过当官,但又不喜欢熬年头。进大公司吧,又不愿意听别人指挥。就想做点自己想做的,因为只有你自己做,才能说自己想说的话,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自己当老板,做自己的主人,可能对社会贡献也大。”
下海后他开过广告公司、出租汽车公司、经贸公司,等等。最后选择了本小利大的出版行业,他深知写书的不如出书的,出书的不如卖书的。他在图书出版行业跌打滚爬了近十年,完成了从书生到书商的完美转身。
出书需要资金,在机关两袖清风,李国庆没有多少积蓄,他从父母处借了6000元钱,租了一个潮湿的地下室,想拉朋友一起干。但原先信誓旦旦支持他创业的哥们,来地下室转了一圈就被吓跑了。只有心疼弟弟的姐姐过来帮忙料理零碎杂务,他又雇了几个退休老编辑和印刷老工人,公司就算开张了。
李国庆做的第一笔图书买卖,是一套9本的励志书。好大喜功的他印刷了10万册,代理商勉强带走了1万册。那9万册怎么办呢?各种费用一合计,他背上了100万元的债务。
朋友们认为李国庆玩完了。但同样的事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结果是不一样的。比如摔跟头,悲观者会说太倒霉了,不如躺在地上不起来;一般人会爬起来弹弹灰说还好没摔坏;乐观的李国庆却说:不错,我把地砸了一个坑。李国庆仔细分析了市场,全国那么多人,难道就找不到9万个读者?他拿出当年在北大搞学生活动的劲儿,举办“读书征文”活动;联系杂志做活动承办人;邀请社会名人做评委。仅一年半时间,走投无路的9万册书有了好归宿。这次“学费”没白交,让他对国内图书行业的各个环节了如指掌,为图书电子商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3年,李国庆创办了“北京科文经贸总公司”,他任总经理、总裁。虽说不能呼风唤雨,也算是小有所成了,但他仍觉得茫然无措,感到内心有一种巨大的力量奔涌着,急需一个释放的出口。直到后来遇见佳人俞渝成立了 “当当”网,才算是向理想迈出了第一步。
但他面前横亘着的是一条不可逾越的河流,国内不具备开办网上书店的三大条件,没有一个动态更新的书目数据库,建库需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国外从上个世纪九十二年代初期就开始做这件事,而中国是一片空白。敢于创新和挑战的李国庆相信:机会就在河流的对岸,奇迹总是在别人的否定和怀疑中存在。没有数据库自己可以建,网络技术和现代物流这种新生事物必将在中国登陆并发展。
李国庆“未过河先架桥”,做起了前无古人的工作——建立中国可供书目数据库。他们将北大图书馆系的学生整班整班地训练,训练完了再到各个出版社普查数据。他们在出版社的仓库里,在不同地方的犄角旮旯,一钻就是几天,没没日没夜地翻阅那些发黄蒙尘的资料。1997年做成了比较“毛胚”的数据库,然后不断完善。中国第一个独立的图书信息数据库的诞生,不仅引起了商家的关注,还引起了国外投资家的兴趣。
刚创业时,公司一大堆编程人员、美工、编辑挤在一间没有窗户的大仓库内办公,条件非常恶劣。但是,凭着那股创业的冲动和不服输的精神,李国庆坚持了下来。他说,自己也不是没有动摇过,因为当时他们的创业团队除了他之外,其他人做的都是兼职,用夫人俞渝的话来说他们是“在垃圾上跳舞”。但李国庆说:“我们不后悔,为什么?尽管买卖很小,但那是自己的。我们把‘当当’看成了自己的孩子。”
关于“当当”:做BtoC要有定力
谈到“当当”为何生机勃勃、发展迅猛,李国庆微笑着说:“当当”成功的关键,是它的战略和定位非常明确——“当当”一直是在做BtoC,从传统的卖书开始,再增加销售其他商品。
“传统经济模式的变革必将在INTERNET中获得更多的东西。如果你是一个传统的生产型企业,互联网络对你的影响改变你过去靠传真和电话收集、沟通信息的方式,产品销售也可以在一个更加开放的广域的定单处理系统上完成。”
李国庆一语道破:“新经济的树需要在传统的土地上成长。”
正确的判断来自对全局和大势的科学分析和敏锐把握,成功有时需要等待的耐心和努力的坚韧。李国庆是一个理智的创业者,他常说的一句话是:“当先驱是理想,当先烈我不干。”当人们疯狂抄作网络概念喷吐美丽“泡沫”的时候,李国庆却以平常之心,默默地建造事业的基础——数据库、运营模式、团队培育、资本引进。
“当当”始终坚持BTOC,因为他的企业就按BTOC设计的,企业不是发面,今天做麻花,明天做窝头。另外,“当当”就卖图书、音像、VCD、软件,卖适合于网上卖的。很多网站没有定力,有卖儿童用品的,有卖玩具的,有卖电脑的,还有卖茶叶沫的,包括亚马逊。事实证明,亚马逊卖出版物这个产品线是赢利的,而卖冰箱、彩电和烤肉架是亏损的。
李国庆始终认为:互联网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越来越多的人上网看新闻、收邮件,在网上消费,只要坚持下去,电子商务是有奔头的。和传统零售公司和邮购公司比,他们的成本较低,年增长率更高。谁都知道互联网代表社会发展的未来,可是眼下还得穿衣吃饭。除非你只是想利用高端的资本市场,将别人的钱轰轰烈烈地烧光,然后再去想下一场游戏“骗局”。但是“当当”一开始就没打这样的主意。所以在他的眼里,互联网“冬天”的说法不成立,资本市场的冬天里网民照样需要上网需要买东西。而对于那些只顾埋头花钱却不看路的人来说,即使在春天夏天也照死不误。
网络低潮时期,李国庆亲眼目睹了无数IT创业家被资本逼“下课”的无奈。王志东出走新浪,王骏涛被迫离开8848、西单商场……李国庆更看重企业家创业起家的能力,但如果不控股,他也有可能被董事会开掉。
他抱怨说:“资本结构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我和股东们每到融资的时候就打架,因为开始没说清楚,到底是资本创造财富,还是创业企业家创造财富,这个问题很难办。我曾跟股东摊牌说,‘当当’如果上市,我起码像张朝阳一样能占到25%,如果不行,三年合同期满我可以辞职。股东们说,企业增值了再给我20%,可我没有和他们签字画押,现在好多口头的承诺都不算数了。”
于是,李国庆不得不使出了杀手锏:由于没有合同限制,他可以另起炉灶,做一个与 “当当”网竞争的公司。2003年的一天,所有“当当”网的员工、投资方的国内企业领导,收到了一封题为《我的感谢以及任期》的E-Mail。
李国庆在信上说:“由于董事会股东在创业股权上对我的误导和无赖,我只好选择辞职。此时此刻,我心潮澎湃,最令我挂念的不是‘当当’的股权,而是跟随我一起战斗的同事!我的选择会令你们不安。但我可以负责地讲:欢迎大家加入我将创办的新的电子商务公司。”夫人俞渝劝说:“你别管华尔街怎么闹腾,只要我们能做出不断增长和盈利的报表,就会吸引资金来。我们还是再去美国跑一趟吧。”
李国庆从老虎科技基金成功融资1100万美元,老虎基金向老股东买走了一些股份,再送给管理团队,这样三方都获了利。最终,李国庆以自己和管理团队为筹码,赢得了这场与资本的对弈游戏,取得了对“当当”网的绝对控股。
上一篇:在现实与理想中行走
下一篇:左顾右盼地实现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