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催眠
不知道动物是不是,反正人类是很容易被催眠的。我猜动物不被催眠,它们必须清醒准确,否则生存就有问题了。腿上睡了一只猫,你抚摸它,它“幸福”地闭上眼,一会儿就打起呼噜来,好像被主人催眠了,可是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它立刻就反应,从你的腿上一跃而下,显出猫科的英雄本色,假虎假豹一番,而主人这时却在心里埋怨自己的宠物“真是养不熟的”。狗也是这样,不过狗的名声比猫好,就是它“忠”,“养得熟”,养得再熟,如果它对风吹草动毫无反应,人也会怨它。我写过一篇小说,说有一天人成了动物的宠物,结果比人是主人有意思得多。
前两三年,台湾兴过一阵“前世”热。起因是一个美国人,魏斯,耶鲁大学的医学博士,迈阿密西奈山医学中心精神科主任,他写了一本书,声称通过他的催眠,被催眠者可以真的看到他或她的前世是什么人。台湾一个出版社将魏斯的书翻译成中文的《前世今生》,造成轰动,两年就卖了超过四十万本,而《前世今生》的原文版在美国六年才卖到四十万本。
我在台北打开电视的时候,正好让我看到台北的“前世今生催眠秀”。“秀”是show,节目的意思。被催眠的人中,不少是各类明星。现场很热烈。
严格说来,这是那种既不容易证为真,也不容易证为伪的问题。世界范围里历来有过不少轰动一时的“前世”案例,比如一九五六年风靡美国的畅销书《寻觅布莱德伊·莫非》(TheSearchforBrideyMerphy)至今还可以在旧书店碰到这本书,说是催眠师伯恩施坦因将露丝·席梦思深度催眠,结果这位家庭妇女用爱尔兰口音的英语讲出她的前世:一七九八年十二月二十日生于爱尔兰的寇克镇,名字叫布莱德伊·莫非。席梦思讲的前世都很有细节,而且前世的死期也很具体,享年六十六岁。
当时连载此书部分内容的《丹佛邮报》在轰动的情况下,派记者巴克尔去爱尔兰寻证“布莱德伊·莫非”,结果是有符合的有不符合的,比如席梦思提到的两个杂货商的名字和一种两便士的硬币就是符合的,而她提到她前世的丈夫执教的皇后大学,当时是学院。事情愈发轰动,质疑者也不少,《丹佛邮报》的对手《芝加哥美国人报》就是怀疑者,于是也发起调查。不过《芝加哥美国人报》采取的是去找“露丝·席梦思”,调查的结果是露丝就住在芝加哥,有个从爱尔兰移民来的婶子,爱叨唠爱尔兰的种种事情;露丝家的对面也住着一个爱尔兰女人,婚前正是姓莫非,结论不免是露丝在深度催眠下讲出的前世,是她日常所听的再综合。《寻觅布莱德伊·莫非》立刻自畅销榜上掉落。
十几年后,六十年代末英国又出轰动的“前世”案例,说是南威尔士有个催眠师布洛克山姆(A.B-loxham)给一个叫简·依万丝的家庭主妇进行深度催眠并录了音,结果简回忆出自己的七个前世,从古罗马时代的家庭主妇一直到现在的美国爱荷华的修女,非常惊人,于是英国BBC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人埃佛森(J.Iverson)制作了布洛克山姆的催眠录音带节目。埃佛森在节目中记录了他对简所说过的一切的调查。简所说的七个前世的时代的历史学者都认为简的叙述具有可观的知识,可是简说自己的历史知识程度只到小学。简曾叙说她的前世之一、一一九零年是一个曾在约克某教堂的地窖里躲避杀害的犹太妇女,根据描述,埃佛森认为那个教堂应该是圣玛丽亚教堂,可是约克一带的中世纪教堂都没有地窖,除了约克大教堂,但简否认是约克大教堂。
一九七五年春天,圣玛丽亚教堂整修为博物馆时,在圣坛下发现了一个房间,曾经是个地窖!精彩吧?
不过,威尔森(l.Wilson)在《脱离时间的心智》(MindOutofTime)这本书里对上述提出质疑。他举了一个例子,说有一位C小姐被催眠后,回忆自己前世曾是理查二世时代女伯爵毛德(Maud)的好朋友,查证之下,C小姐对当时的细节描述相当准确,不过C小姐声明她从来没读过相关的书,可惜C小姐后来泄露了一个名字“E·Holt”,追查之下,原来有个爱米丽·霍特(EmilyHolt)写过一本《毛德女伯爵》,C小姐的描述与书的内容一模一样。
我认为C小姐不是要说谎,她只是将遗忘了的阅读在催眠状态下又回忆出来了。所以当我听到“台北催眠秀”里的明星们在催眠中叙说的“前世”差不多都是某外国公主、贵妇,我猜她们日常最动心的读物大概是“白马王子”,也是西方古代“纯情片”的票房支持者。
被催眠后,人的回忆力增强。美国有个马尔库斯(F·L·Marcuse)博士写过一本《催眠:事实与虚构》(Hypnosis:Facts&Fictions),书里提到一个例子,说有个囚犯因为遗产的事需要找到他的母亲,但是他从小就离开家乡了,结果怎么也想不起来家乡在哪里,而且连在哪个州都忘了。监狱里的医生于是将他催眠,让他回到小时侯的状态,但还是想不起来,不过这个囚犯却想起来小时候搭过火车,医生就叫他回想站上播音器报站的声音,于是在催眠的诱导下,小站站名的发音浮现脑海,可惜叫这个名字的站全美有六个。不料囚犯又想起来家乡小镇上一个家族的姓,结果站名和姓,让他最终找到了母亲。
催眠能帮助成年人回忆出他们幼儿园时期的老师和小朋友的名字,当然,你也猜到了,催眠也可以诱导受害者或目击者回忆出不少现场细节,帮助警方破案。
一九九四年初美国加州有个案子,是一个叫荷莉的女子因为厌食症求医,医生伊莎贝拉告诉荷莉,百分之八十的厌食症是因为患者小时候受过性侵犯。结果荷莉后来想起自己五到八岁时被父亲葛利骚扰、强暴过十多次。伊莎贝拉在罗斯医生的协助下,用催眠药催眠荷莉,荷莉于是在催眠状态下回忆起被父亲强暴的更多细节。
催眠后的第二天,荷莉开始当面指控父亲,隔天,荷莉的母亲要求离婚。事情闹开了,葛利工作的酒厂解雇了葛利。
觉得莫明其妙的葛利,一状告到法院,控告伊莎贝拉和罗斯催眠他的女儿,将乱伦的想法输入她脑中,法院举行了听证会,哈佛大学的厌食症专家说儿童期遭到的性骚拢与厌食症的发展没有关系,宾夕法尼亚州大学的心理系教授则认为催眠不具确定真相的功能,但是病人会变得敏感。结果是法庭判两位医生“无恶意,但确有疏忽”,赔偿葛利先生五十万美元。
前两三年,台湾兴过一阵“前世”热。起因是一个美国人,魏斯,耶鲁大学的医学博士,迈阿密西奈山医学中心精神科主任,他写了一本书,声称通过他的催眠,被催眠者可以真的看到他或她的前世是什么人。台湾一个出版社将魏斯的书翻译成中文的《前世今生》,造成轰动,两年就卖了超过四十万本,而《前世今生》的原文版在美国六年才卖到四十万本。
我在台北打开电视的时候,正好让我看到台北的“前世今生催眠秀”。“秀”是show,节目的意思。被催眠的人中,不少是各类明星。现场很热烈。
严格说来,这是那种既不容易证为真,也不容易证为伪的问题。世界范围里历来有过不少轰动一时的“前世”案例,比如一九五六年风靡美国的畅销书《寻觅布莱德伊·莫非》(TheSearchforBrideyMerphy)至今还可以在旧书店碰到这本书,说是催眠师伯恩施坦因将露丝·席梦思深度催眠,结果这位家庭妇女用爱尔兰口音的英语讲出她的前世:一七九八年十二月二十日生于爱尔兰的寇克镇,名字叫布莱德伊·莫非。席梦思讲的前世都很有细节,而且前世的死期也很具体,享年六十六岁。
当时连载此书部分内容的《丹佛邮报》在轰动的情况下,派记者巴克尔去爱尔兰寻证“布莱德伊·莫非”,结果是有符合的有不符合的,比如席梦思提到的两个杂货商的名字和一种两便士的硬币就是符合的,而她提到她前世的丈夫执教的皇后大学,当时是学院。事情愈发轰动,质疑者也不少,《丹佛邮报》的对手《芝加哥美国人报》就是怀疑者,于是也发起调查。不过《芝加哥美国人报》采取的是去找“露丝·席梦思”,调查的结果是露丝就住在芝加哥,有个从爱尔兰移民来的婶子,爱叨唠爱尔兰的种种事情;露丝家的对面也住着一个爱尔兰女人,婚前正是姓莫非,结论不免是露丝在深度催眠下讲出的前世,是她日常所听的再综合。《寻觅布莱德伊·莫非》立刻自畅销榜上掉落。
十几年后,六十年代末英国又出轰动的“前世”案例,说是南威尔士有个催眠师布洛克山姆(A.B-loxham)给一个叫简·依万丝的家庭主妇进行深度催眠并录了音,结果简回忆出自己的七个前世,从古罗马时代的家庭主妇一直到现在的美国爱荷华的修女,非常惊人,于是英国BBC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人埃佛森(J.Iverson)制作了布洛克山姆的催眠录音带节目。埃佛森在节目中记录了他对简所说过的一切的调查。简所说的七个前世的时代的历史学者都认为简的叙述具有可观的知识,可是简说自己的历史知识程度只到小学。简曾叙说她的前世之一、一一九零年是一个曾在约克某教堂的地窖里躲避杀害的犹太妇女,根据描述,埃佛森认为那个教堂应该是圣玛丽亚教堂,可是约克一带的中世纪教堂都没有地窖,除了约克大教堂,但简否认是约克大教堂。
一九七五年春天,圣玛丽亚教堂整修为博物馆时,在圣坛下发现了一个房间,曾经是个地窖!精彩吧?
不过,威尔森(l.Wilson)在《脱离时间的心智》(MindOutofTime)这本书里对上述提出质疑。他举了一个例子,说有一位C小姐被催眠后,回忆自己前世曾是理查二世时代女伯爵毛德(Maud)的好朋友,查证之下,C小姐对当时的细节描述相当准确,不过C小姐声明她从来没读过相关的书,可惜C小姐后来泄露了一个名字“E·Holt”,追查之下,原来有个爱米丽·霍特(EmilyHolt)写过一本《毛德女伯爵》,C小姐的描述与书的内容一模一样。
我认为C小姐不是要说谎,她只是将遗忘了的阅读在催眠状态下又回忆出来了。所以当我听到“台北催眠秀”里的明星们在催眠中叙说的“前世”差不多都是某外国公主、贵妇,我猜她们日常最动心的读物大概是“白马王子”,也是西方古代“纯情片”的票房支持者。
被催眠后,人的回忆力增强。美国有个马尔库斯(F·L·Marcuse)博士写过一本《催眠:事实与虚构》(Hypnosis:Facts&Fictions),书里提到一个例子,说有个囚犯因为遗产的事需要找到他的母亲,但是他从小就离开家乡了,结果怎么也想不起来家乡在哪里,而且连在哪个州都忘了。监狱里的医生于是将他催眠,让他回到小时侯的状态,但还是想不起来,不过这个囚犯却想起来小时候搭过火车,医生就叫他回想站上播音器报站的声音,于是在催眠的诱导下,小站站名的发音浮现脑海,可惜叫这个名字的站全美有六个。不料囚犯又想起来家乡小镇上一个家族的姓,结果站名和姓,让他最终找到了母亲。
催眠能帮助成年人回忆出他们幼儿园时期的老师和小朋友的名字,当然,你也猜到了,催眠也可以诱导受害者或目击者回忆出不少现场细节,帮助警方破案。
一九九四年初美国加州有个案子,是一个叫荷莉的女子因为厌食症求医,医生伊莎贝拉告诉荷莉,百分之八十的厌食症是因为患者小时候受过性侵犯。结果荷莉后来想起自己五到八岁时被父亲葛利骚扰、强暴过十多次。伊莎贝拉在罗斯医生的协助下,用催眠药催眠荷莉,荷莉于是在催眠状态下回忆起被父亲强暴的更多细节。
催眠后的第二天,荷莉开始当面指控父亲,隔天,荷莉的母亲要求离婚。事情闹开了,葛利工作的酒厂解雇了葛利。
觉得莫明其妙的葛利,一状告到法院,控告伊莎贝拉和罗斯催眠他的女儿,将乱伦的想法输入她脑中,法院举行了听证会,哈佛大学的厌食症专家说儿童期遭到的性骚拢与厌食症的发展没有关系,宾夕法尼亚州大学的心理系教授则认为催眠不具确定真相的功能,但是病人会变得敏感。结果是法庭判两位医生“无恶意,但确有疏忽”,赔偿葛利先生五十万美元。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冬天一双旧凉鞋
下一篇:一辈子观望的烟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