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岁孩子父母的困惑
妹妹打来电话,诉说外甥带给她的苦恼。
外甥壮壮初中二年级,正值青春骚动期。原本懦弱的孩子,现在居然经常暴躁地与妈妈较劲。长期从事小学教育的妹妹,没有遇到过这种现象,一时间不知所措非常苦恼。于是开完本学期期末家长会,就急匆匆地赶往妹妹家。
孩子的十四五岁,也就是初中二年级左右,是孩子们心理上的青春骚动期,这个时期的孩子极具叛逆性,原本生活里非常听话的孩子却不知不觉中一反常态,什么事都与家长拧着干,你说东他(她)喊西,你让他(她)撵狗,他(她)非得赶鸡。生活里他(她)们开始与父母看法不同了,父母要他(她)们做的,他们会毫无理由地拒绝,甚至反其道而行之。平日里难以集中精力,常常胡思乱想。你问他(她)们在想什么,他(她)们自己也常常说不清楚。
其实这是孩子们生理变化在心理上的反映。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另一个心理反映就是开始出现性萌动。当孩子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躁动后,对异性的关注逐渐增强,异性带给其的视觉反映令其心理难以平静。很快异性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甚至声音都会令他(她)们心旌摇动产生愉悦感。人的性本能不同于普通动物,最初的性心理反应是封闭心扉,不想让别人尤其是不想让家长知道。生活中反映为厌学,常常用上网玩电子游戏,打球等习惯运动排遣烦恼,个性不断增强。并且在大约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开始分化。
当下中国社会的孩子一般是先分化为两大类。一类是精力旺盛,生理亢奋,正常进入青春骚动期,个性渐强。其反映就是上述所提到的带给父母的困惑;另一类是仍然乖巧听话,生活里缺少自己的主张,缺少个性。
前者(一大类)会继续分化三类。第一类,是心理脆弱,生活环境差,心理压力大,最后导致精神崩溃。有的反映为抑郁、躁动甚至自杀。此类孩子也有两种,一种是智力超群学有所成,但生活能力差,承受挫折的能力弱,在平常的生活挫折面前往往都会崩溃。另一种是智力正常,但是生活里承受过多的溺爱,意志力薄弱,未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这两种孩子缺乏生活自立的能力,常常会成为家庭与社会的负担;第二类,是由于生活环境不理想,引导不当,走上邪路。这种孩子虽然数量不多却容易成为社会的危害;第三类,是心理与生理都正常,精力旺盛,生活环境理想或者心理健康水平高,承受挫折的能力强。即便不成为社会的精英栋梁,也会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
后者(另一大类)也会分化为两类。第一种情况,生理发育相对较晚,存在先天不足。不但学业平平,生活里做什么事也往往都力不从心。这种孩子如果不是遇到意外的重大挫折,在亲人与周围人的帮助下,一般能够独立生活;第二种情况,从小生活环境恶劣,长期缺乏正常的引导与约束,或者智力存在一定的问题,无法正常完成学业。这种孩子几乎是终生需要帮助的社会弱势群体。
孩子们从12岁开始,逐渐从对父母的依赖中脱离,直到18岁成人。心理学家把少年人摆脱父母监督,成为独立人的过程称为“心理断乳期”。十四五岁的孩子正值孩子心理断乳期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孩子们的心理性别开始形成,文章开篇所提到的那些性心理反应恰恰是孩子生命力旺盛的正常成长现象。换句话讲,如果孩子到了这个年龄段,还属于乖巧听话,生活缺少自己主张,未形成个性的后者,才是成长的不正常现象,才是真正令人担忧的。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在心理学上还叫“青春闭锁期”,即把自己封闭起来,不轻易向外界敞开心扉,变得孤僻,对父母的态度显得冷淡,这是孩子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正常心理反应。他们会开始向往独立但却又缺乏经验;会在意别人尤其是同龄伙伴的评价;会体验自己从未体验过的内心秘密,与人交往不再那么坦率,对自己亲近的人也会有所保留,有孤独感;会关心自己的相貌、体态、身高;会有交友的需求,对异性会有朦胧的感觉;他们对他人的内心世界和社会生活及新事物感兴趣,开始形成价值观。但这个时期,会随着孩子们信息量的增加,而大大缩短。在网络进入寻常百姓家之前,青春闭锁期与青春骚动期几乎是相同的。可随着网络等媒体对孩子们影响的加大,这个时期已经大大缩短。若不能及时有效地正确引导,孩子们会很快误入歧途。
心理学上有个规律,严重的个性压抑就会带来巨大的个性膨胀,受到压抑的个性最终会为自己的伸展找个缺口。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溺爱是“出了名”的,这种作法实际上剥夺了其遭受适当挫折、困难的权利。其结果是这些孩子到了大学(成人)以后,一旦遇到挫折就不知所措,在失望、焦虑中就会产生怪异的想法、反社会的行为,甚至自杀。
我们今天就谈谈如何对待孩子们青春骚动期的躁动与叛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渴望人们拿他们当大人看,不愿意接受别人说他们幼稚。日常里行事往往刚愎自用,听不进去他人的劝说。所以对待这种孩子劝说是很难收效的。人的成长与小树一样,大部分情况下,还是要靠其自然成长的。太多外力(人为因素)常常会破坏自然规律。但若不时常剪剪枝,也会出现旁逸斜出现象。
成长中的躁动与叛逆,是生命的力量。就象核能一样,若不能控制其释放速度与方向,势必造成巨大的破坏。不但会毁掉自己,还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危害。客观上现实中是不存在正能量的,只有给能量一定的条件,能量才会作用于正方向。对成长中的孩子进行正确引导,就象给成长中的小树剪枝,是为了影响其成长速度与方向,只要能量释放速度与方向可控,不但不会产生破坏作用,还会给社会带来积极影响。
那么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该如何引导呢!每个孩子的引导方式都会有所不同,但基本原则还是有章可循的。大体上对男孩子与女孩子引导方式有所区别。不过都离不开一个前提,就引导孩子们做生活里的优秀性别角色。
先说说男孩。中国的孩子都是从小在听话教育中长大的,基于性别差异,这个年龄段的男孩子渴望生活的认同。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引导孩子们去做一个成人的角色。如果是父母双全,男孩子最好由父亲与之沟通。不过切忌沟通中不能再以父亲的身份要求孩子去做什么,而应该以一个成年男人与另一个成年男人角色进行商榷。父亲先通过给孩子讲自己的某些具体的成长经历,阐释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些不良习惯的弊端,帮助孩子理解不良习惯的具体危害。并与孩子约定,父母只作孩子的镜子,定期提醒孩子的行为偏差。适当给孩子一些生活里具体担子,帮助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必要时可以与老师共同为孩子营造这种氛围)。
外甥壮壮初中二年级,正值青春骚动期。原本懦弱的孩子,现在居然经常暴躁地与妈妈较劲。长期从事小学教育的妹妹,没有遇到过这种现象,一时间不知所措非常苦恼。于是开完本学期期末家长会,就急匆匆地赶往妹妹家。
孩子的十四五岁,也就是初中二年级左右,是孩子们心理上的青春骚动期,这个时期的孩子极具叛逆性,原本生活里非常听话的孩子却不知不觉中一反常态,什么事都与家长拧着干,你说东他(她)喊西,你让他(她)撵狗,他(她)非得赶鸡。生活里他(她)们开始与父母看法不同了,父母要他(她)们做的,他们会毫无理由地拒绝,甚至反其道而行之。平日里难以集中精力,常常胡思乱想。你问他(她)们在想什么,他(她)们自己也常常说不清楚。
其实这是孩子们生理变化在心理上的反映。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另一个心理反映就是开始出现性萌动。当孩子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躁动后,对异性的关注逐渐增强,异性带给其的视觉反映令其心理难以平静。很快异性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甚至声音都会令他(她)们心旌摇动产生愉悦感。人的性本能不同于普通动物,最初的性心理反应是封闭心扉,不想让别人尤其是不想让家长知道。生活中反映为厌学,常常用上网玩电子游戏,打球等习惯运动排遣烦恼,个性不断增强。并且在大约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开始分化。
当下中国社会的孩子一般是先分化为两大类。一类是精力旺盛,生理亢奋,正常进入青春骚动期,个性渐强。其反映就是上述所提到的带给父母的困惑;另一类是仍然乖巧听话,生活里缺少自己的主张,缺少个性。
前者(一大类)会继续分化三类。第一类,是心理脆弱,生活环境差,心理压力大,最后导致精神崩溃。有的反映为抑郁、躁动甚至自杀。此类孩子也有两种,一种是智力超群学有所成,但生活能力差,承受挫折的能力弱,在平常的生活挫折面前往往都会崩溃。另一种是智力正常,但是生活里承受过多的溺爱,意志力薄弱,未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这两种孩子缺乏生活自立的能力,常常会成为家庭与社会的负担;第二类,是由于生活环境不理想,引导不当,走上邪路。这种孩子虽然数量不多却容易成为社会的危害;第三类,是心理与生理都正常,精力旺盛,生活环境理想或者心理健康水平高,承受挫折的能力强。即便不成为社会的精英栋梁,也会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
后者(另一大类)也会分化为两类。第一种情况,生理发育相对较晚,存在先天不足。不但学业平平,生活里做什么事也往往都力不从心。这种孩子如果不是遇到意外的重大挫折,在亲人与周围人的帮助下,一般能够独立生活;第二种情况,从小生活环境恶劣,长期缺乏正常的引导与约束,或者智力存在一定的问题,无法正常完成学业。这种孩子几乎是终生需要帮助的社会弱势群体。
孩子们从12岁开始,逐渐从对父母的依赖中脱离,直到18岁成人。心理学家把少年人摆脱父母监督,成为独立人的过程称为“心理断乳期”。十四五岁的孩子正值孩子心理断乳期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孩子们的心理性别开始形成,文章开篇所提到的那些性心理反应恰恰是孩子生命力旺盛的正常成长现象。换句话讲,如果孩子到了这个年龄段,还属于乖巧听话,生活缺少自己主张,未形成个性的后者,才是成长的不正常现象,才是真正令人担忧的。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在心理学上还叫“青春闭锁期”,即把自己封闭起来,不轻易向外界敞开心扉,变得孤僻,对父母的态度显得冷淡,这是孩子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正常心理反应。他们会开始向往独立但却又缺乏经验;会在意别人尤其是同龄伙伴的评价;会体验自己从未体验过的内心秘密,与人交往不再那么坦率,对自己亲近的人也会有所保留,有孤独感;会关心自己的相貌、体态、身高;会有交友的需求,对异性会有朦胧的感觉;他们对他人的内心世界和社会生活及新事物感兴趣,开始形成价值观。但这个时期,会随着孩子们信息量的增加,而大大缩短。在网络进入寻常百姓家之前,青春闭锁期与青春骚动期几乎是相同的。可随着网络等媒体对孩子们影响的加大,这个时期已经大大缩短。若不能及时有效地正确引导,孩子们会很快误入歧途。
心理学上有个规律,严重的个性压抑就会带来巨大的个性膨胀,受到压抑的个性最终会为自己的伸展找个缺口。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溺爱是“出了名”的,这种作法实际上剥夺了其遭受适当挫折、困难的权利。其结果是这些孩子到了大学(成人)以后,一旦遇到挫折就不知所措,在失望、焦虑中就会产生怪异的想法、反社会的行为,甚至自杀。
我们今天就谈谈如何对待孩子们青春骚动期的躁动与叛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渴望人们拿他们当大人看,不愿意接受别人说他们幼稚。日常里行事往往刚愎自用,听不进去他人的劝说。所以对待这种孩子劝说是很难收效的。人的成长与小树一样,大部分情况下,还是要靠其自然成长的。太多外力(人为因素)常常会破坏自然规律。但若不时常剪剪枝,也会出现旁逸斜出现象。
成长中的躁动与叛逆,是生命的力量。就象核能一样,若不能控制其释放速度与方向,势必造成巨大的破坏。不但会毁掉自己,还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危害。客观上现实中是不存在正能量的,只有给能量一定的条件,能量才会作用于正方向。对成长中的孩子进行正确引导,就象给成长中的小树剪枝,是为了影响其成长速度与方向,只要能量释放速度与方向可控,不但不会产生破坏作用,还会给社会带来积极影响。
那么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该如何引导呢!每个孩子的引导方式都会有所不同,但基本原则还是有章可循的。大体上对男孩子与女孩子引导方式有所区别。不过都离不开一个前提,就引导孩子们做生活里的优秀性别角色。
先说说男孩。中国的孩子都是从小在听话教育中长大的,基于性别差异,这个年龄段的男孩子渴望生活的认同。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引导孩子们去做一个成人的角色。如果是父母双全,男孩子最好由父亲与之沟通。不过切忌沟通中不能再以父亲的身份要求孩子去做什么,而应该以一个成年男人与另一个成年男人角色进行商榷。父亲先通过给孩子讲自己的某些具体的成长经历,阐释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些不良习惯的弊端,帮助孩子理解不良习惯的具体危害。并与孩子约定,父母只作孩子的镜子,定期提醒孩子的行为偏差。适当给孩子一些生活里具体担子,帮助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必要时可以与老师共同为孩子营造这种氛围)。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下一篇:与婚姻中的女同胞谈谈出轨与背叛
相关推荐